15号父亲节,忙碌了一整,连这个重要的节日都忘了,现在补记一篇,希望心意能传达到远方,送给他。
在家里,我喜欢叫他“老爸”,电话里喜欢叫他“爸爸”。老爸是用来享受的,爸爸是用来撒娇的。这中间有细微差异。
老爸也好,爸爸也行,总之这个人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之一。
据说,当年我还在襁褓里,是他亲手给我换的尿布。。。现在想来,羞羞的。不知道尿湿了多少回,而这个细心到有洁癖的男人,居然从未提起当年给我换洗尿布的辛苦。他要强忍着多大的心理压力,一遍遍不厌其烦去做。原来男人也可以有这样的柔肠。只是现在没有人用尿布了,都换成了尿不湿,因此解放了很多爸爸,但换个角度想,也剥夺了一些琐碎却体现细腻的机会。
这个男人高兴的时候,会抱起我用下巴上的胡子茬扎我的脸蛋,痒痒的,我会一边叫一边躲。可是总被他像老鹰抓小鸡一样地拎回来。或者高高地举起,擎在半空,在我视线突然扩张无法承受这种惊异时,向他讨饶,然后被他轻轻放下,会说,“嗯,又沉了不少,快赶上一袋儿面了,呵呵”。可每次都这么说,我一直不知道自己跟那袋儿面到底还有差多少,于是在心里默默祈祷,快点长吧。
从我开始有记忆起,就是在他的车子上长大的。两岁上幼儿园,就在他们单位,所以接送都是他。从那时起我就享受专车待遇。。。想来幸福啊。先是车前的小座座,是他亲手做的,还用布缠了棱和角,座座安在他的车前梁上,脸冲他,原因是怕我迎风吹咳嗽,所以一路都看着爸爸的脸,周围的风景错过了很多,成了长久以来心里的一个小小抱憾,这也许就是现在为什么我喜欢坐车看风景,好奇心比较重的部分原因吧。童年的记忆里,每天每天都是这个男人把我抱上去,再抱下来。年复一年,日复一日。从未厌倦。
再后来上小学坐后座,依然是这个男人把我接送学校。上一年级的时候,语重心长地对我说:“你现在是小学生了,应该学会自己上学”,可是第二天依然用车子把我驮到学校。上二年级的时候,再次语重心长:“现在升二年级了,应该学会自己走去学校了”,说着第二天,还是那辆专车,把我送到校门口,目送我进去。这样的话说了六年,专车也送了六年。不同的是,前三年不但送还接。后三年,只送不接。说是锻炼我。。。可哪次我回家晚了,比如打扫卫生,比如办黑板报,比如排练节目。他和他的“宝马”就会出现在校门口,蹲在一旁手里点着烟。直到看见我背着书包蹦蹦跳跳的出来。把我驮上车,载回家。唉,这个男人呀。。。
他开始教我写字,从那时起,我的学习生涯就预设了某种模式。识字、毛笔书法、钢笔字、算术,珠算一样不能丢。他写得一手好字。所以,连买字帖都省了。结果小学班主任还有同学家长都来索要,说拿回去当临摹帖。现在想起来,那时候如果点财商,应该是笔不小的生意呢。作业本上编了页码,写错了不能撕,所以我一度很痛恨钢笔和圆珠笔,只喜欢用铅笔橡皮,这样可以改来改去。写好了嘛,有奖励;写坏了,嘿嘿,就很惨烈喽。。。
最得意的是他的文笔很好,文章经常登报,是报社的特约通讯员,口才也极佳,曾自己写稿,参加全国演讲比赛得了二等奖,赢了高压锅,电风扇,挂钟琳琅满目一堆东西。那时候的比赛不像现在的超**,快**,好**,那可是真枪实干。他为了写稿、背稿,经常熬夜,后来一度掉头发掉得很凶,让我妈心疼的,整天用生姜给他擦头皮才慢慢长好,免去了秃瓢的厄运。而他也经常把我拉过来当督导,让我帮他看稿子,监督他背的熟不熟,结果我却因为不认识里面的字,反过来要问他,打断思路不说还让他由背变成了看。很是郁闷。怪我这个督导当得很不合格。。。还好有老妈。
由于文笔好,他就经常帮我捉刀。惭愧的讲,小学头几年的大作文小作文,没有几篇是我独立完成的。每篇或多或少都有他的痕迹。思路提示,遣词造句。以至于,我在班里的作文从来都是范文。那时候,在台上朗读的感觉真好,很风光但也很心虚。呵呵。不过,要强的性格倒是继承了他,慢慢的我发现,提示来提示去就那几个套路,也不知是他故意,还是他真的江郎才尽。我开始不满足于他应付差事的提示,索性自己写。他倒好,改成给我加码。老师让写亚运会开幕式盛况,他就让我再写比赛节目和闭幕式。每天的日记都给我批语,然后拿给老师做评语,结果我的几个日记本红蓝黑各色都有,煞是鲜艳夺目,哪里是私人日记,简直就是评语博览会。里面鸡一嘴鸭一嘴:一会儿说这个词用得贴切,一会说那个比喻用得精当,一会儿说点面结合不错,一会还让心理活动描写再细致些。好好看个动画片吧,他要我看完写观后感,后来弄得我很怕看电视。一看个啥节目,他就跟我一起看,然后问我有啥感想啊,然后让我动笔。写就写吧,还老不满意。一遍遍翻工。真是憋屈。
但最得意的是开家长会,因为每次都被老师“请”去,他要在台上做经验交流报告,给众家长讲对我的教育云云。因为我每次都名列前茅,从一年级一道杠一直升到三年级三道杠,从大队委升成大队长,从校三好区三好到市到省,夏令营没少参加,各种少先队会、全校大会、每周升旗,我都是主持人的不二人选。现在想想,和目睹他在台上潇洒自如声情并茂演讲、以及台上台下主持策划不无关系。遗传也好、耳濡目染也罢,总之就是我妈的话:颇有你爸的遗风。
上中学开始忙碌,不再有时间请教他和他交流,而且也进入了青春期,不像从前没有性别概念,可以腻着他赖着他,在他怀里撒娇。开始有一点回避他,而是更多地把心里话告诉我妈。他自己也遇到了事业的瓶颈。曾一度有点各忙各的相安无事的时期。那个时候的只有在遇到人际关系问题处理不了的时候才会和他探讨。比如一次,答应了别人办板报,结果我提前溜号了,算是爽约。但回来以后又觉得良心有愧。在家里如坐针毡心神不宁。跟他讲了以后,他的解决方案很干脆:要么不回来,回来了就不后悔,既来之则安之,现在赶回去于事无补,挽回不了什么,倒不如下次有机会一并补偿。心结解开了,自然坦然多了。暗暗佩服这个有魄力有主见的男人。到现在都是,我妈小事拿主意,大事还得跟他商量。女人天生好象都需要这样一个男人扮演主心骨角色。
上了大学,远离了家乡,和他面对面的机会就更少了,一年寒暑假两次。我们之间交流更多的是精神层面,书信往来是最常见的形式。大学四年我的财富之一就是厚厚的家书。每一封都不重样。格式通常是抬头是一首辞或令,中间是“汇报”家里发生的大事小事,末了是他的另一两首抒情诗。差不多都是这样。有时候叙事,有时候抒情。社会现象,人生感慨,家长里短。反正他的话题很多。而且他是真正把我当作“大学生”来交流的,所以我的错别字、用词不当、想法偏激,思路不全面,分析不缜密都会被他指出来,一度弄得我很紧张。但我最享受的是看他写给我的诗。那些婉约的词牌,带着如泣如诉的思念,娓娓道来,就像涓涓细流,不奔涌也不干涸,静静地在心底的某个角落流淌,默默地滋润着我的生活,温暖着我的生命。这一切都让我觉得在他的世界里我就是公主。
有人说,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、这辈子的贴心小棉袄。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,但我可以感觉我在他心里的分量。他的一生中有三个重要的女人:我的奶奶,我的妈妈,我。这三个女人分别在他生命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,承重着他生活的压力,也支撑了他生命的天空。我想,对于奶奶他是带着对生命的感恩,来和她分享的。对于我妈那是一种知遇之情,两人坎坎坷坷一起走过。对我,他怀着的是对希望的感动,我带给他的是生命的活力,能够在我身上看到自己生命的延续,看到新的可能性。
这个男人也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男人,他让我懂得了感激,懂得了尊重,懂得了珍惜:感激的是他和我妈共同给了我生命,给我生活的土壤,才能让我体验生的美好。尊重的是对于每个个体,我们有思想有灵魂,有交叉有汇合,彼此看似依赖又相互独立,谁也不能左右他人的意志,我们必须学会尊重,学会体谅,才能和别人共舞和谐。珍惜的是短短的人生相伴旅程,谁都不能起点终点完全重合,在这一段路上,我们能相遇是缘分,几十年转瞬即逝,人生又能有几个几十年,所以更加能体会短暂与永恒相比的弥足珍贵。
我的爸爸,在家里我是他最贴心的小棉袄,在电话里我是他撒娇的儿,在心里我是他永远的宝。